王鏊(1450—1524)明代名臣、文学家。字济之,号守溪,晚号拙叟,学者称震泽先生,汉族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,成化十一年进士。授编修,弘治时历侍讲学士,充讲官,擢吏部右侍郎,正德初进户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。博学有识鉴,有《姑苏志》、《震泽集》、《震泽长语》。► 857篇诗文
山人住山如山禽,闻声能识阴与晴。今朝不闻一鸟语,寂静更觉茅檐深。
拥褐高眠意殊得,人事那愁随日出。隔箔银镫澹欲无,蕴火铜瓶晓犹热。
小弟亦无食肉相,不爱羊羔爱新酿。乞米惯学颜平原,种秫苦爱陶元亮。
晓寒思酒起来早,开门见雪喜欲倒。唤我同看不暇慵,如君清兴亦复好。
天公作事喜出奇,两年春雪偏如期。方今武林欲去日,绝似归棹山阴时。
百年未满别离有,怀抱能开不如酒。一饮先判醉似泥,三更已见星横斗。
王鏊(1450—1524)明代名臣、文学家。字济之,号守溪,晚号拙叟,学者称震泽先生,汉族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,成化十一年进士。授编修,弘治时历侍讲学士,充讲官,擢吏部右侍郎,正德初进户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。博学有识鉴,有《姑苏志》、《震泽集》、《震泽长语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