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鏊(1450—1524)明代名臣、文学家。字济之,号守溪,晚号拙叟,学者称震泽先生,汉族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,成化十一年进士。授编修,弘治时历侍讲学士,充讲官,擢吏部右侍郎,正德初进户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。博学有识鉴,有《姑苏志》、《震泽集》、《震泽长语》。► 857篇诗文
峨峨浮玉山,孤峰高几许。孤根蟠地轴,雄势压水府。
特立天堑中,群山孰能伍。洪涯聚鸱鹘,阴洞走鼯鼠。
上有金仙居,晨昏响钟鼓。亭台总奇胜,水石尤险阻。
念昔韩将军,壮气猛如虎。舟师才八千,曾此破狂虏。
复闻坡翁辈,来游恒接武。题诗刻苍崖,字若鸾凤翥。
我昨滁阳来,薄暮宿江浒。淩晨试一游,渡口发双橹。
维时逢七夕,炎炎值秋暑。倏焉风雨过,凉气满天宇。
胜地喜穷探,灵迹思快睹。扪萝历嵚岑,陟磴出林莽。
淮山在眉睫,历历青可数。渴来饮中
王鏊(1450—1524)明代名臣、文学家。字济之,号守溪,晚号拙叟,学者称震泽先生,汉族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,成化十一年进士。授编修,弘治时历侍讲学士,充讲官,擢吏部右侍郎,正德初进户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。博学有识鉴,有《姑苏志》、《震泽集》、《震泽长语》。